以工代赈激发乡村振兴活力

www.maomin.org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2-05-21     来源:攀枝花日报      选择阅读字号:[ ]     阅读次数:

  

项目工地,张宗林跟工人们一起忙着施工。

  日前,米易县草场镇沙坝村5组工地上一片繁忙,施工人员张宗林跟十多名工人忙着铺设混凝土路面。“路修好了,生活必定越来越好。”张宗林憧憬着未来。

  张宗林是我市开展以工代赈工作的受益者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市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政策,即“以务工代替赈济”,把以工代赈项目融入基础设施建设、公共设施完善、乡村振兴产业配套等项目,有力推动了农业水利、农村道路等生产、生活基础设施的新建、改造提升和经济发展,加快了项目实施地区农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,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。

  顺民意 项目群众说了算

  张宗林家在海拔1550米的米易县草场镇沙坝村5组,出山的路只有一条泥土路,坡陡、弯急、路窄且坑洼不平,村民栽种的核桃、花椒等农产品主要通过肩挑背扛和摩托车运输,导致当地优质农产品销售难、价格低,严重制约村民增收。

  “什么时候家门口能修上一条平坦的水泥路。”成为张宗林和村民最大的心愿。

  听民声、察民意,村民的诉求得到了米易县草场镇的响应。该项目被纳入了米易县草场镇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,并于今年4月7日开工,项目总投资440万元,张宗林也加入到施工队伍中。8个月后,一条宽3.5米、5公里长的混凝土公路将实现村民的愿望。

  “以工代赈的核心就是为民二字。说白了就是要把握好项目建而有用,群众做而有获。”米易县草场镇党委书记王丽表示。

  得民心 在家门口挣到钱

  从2021年我市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以来,累计完成投资达1980.94万元。项目建设中,用工首先考虑项目村和项目所在乡镇群众,重点吸纳已脱贫户、特殊困难对象及受疫情滞留群众。

  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,赢得了群众点赞。

  2021年9月30日,仁和区务本乡葩地村黄淀路前段改扩建工程项目竣工,该项目为以工代赈项目,参与工程建设的务工人员共有72人。截至目前,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5.86万元,占上级下达以工代赈资金比例19.4%。该项目建成后,有效带动了当地芒果产业发展,方便了当地群众出行。

  “以前我都是外出务工,因为疫情原因,就留在了家里。刚好村上有修路的工程,村干部就打电话叫我去打零工。”葩地村村民刘朝军说,守着家就能有活干,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家庭。

  提民智 “授人以渔”看长远

  日前,盐边县新九镇猛粮村举行以工代赈培训班,村民高正山边听讲解边记笔记,脸上洋溢着笑容。

  “政府让我去参加培训,培训合格后,我就留在了工地上工作。”高正山说,因为身体有残疾,外出务工处处受限。以工代赈的项目下来后,通过技能培训顺利实现了就业。

  在县级培训中,盐边县发改局与县人社部门牵头,建立沟通联系机制,对有务工需求的群众开展劳动技能和产业发展培训;在乡(镇)级培训中,由项目所在地乡(镇)政府组织,项目实施单位承办,在项目开工前,对参与项目建设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岗前技能和安全生产理论培训;采取“培训+上岗”的方式,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,帮助参与务工的群众掌握实际操作技能。

  据了解,2022年,我市在全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确定了5个项目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,总投资2798.23万元,其中财政资金投入2187万元,预计发放劳务报酬448.7万元,预计吸纳务工群众400人,组织培训700人次以上。

  “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,补上了‘三农’领域基础设施短板、夯实了农业生产基础、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、推动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提档升级、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、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,成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桥梁。”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(记者 岳蕾娅 文/图)

 

审核: 何强   责任编辑: 王瑶